美国的商场的衰退趋势日渐明显。过去的中低档商场现如今已逐步被新的小伙伴超越。在当前经济紧缩形势下,人们却对高档奢华商场兴趣大增。随着美国零售业逐渐饱和,这种消费意愿转移却使得曾占据美国主流消费文化主流的旧式商场和中档商场逐渐消亡。

中档商场,比如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Lakeside Mall以及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Owing Mills,是根据商场内的店铺来划分的。比较知名的此类商场有Sears(NASDAQ:SHLD),Bath and Body Works(NYSE:LB)和Kay Jewelers(NYSE:SIG)。很多这类商场过去十年间都有过融资贷款,目前这些贷款即将到期而信贷市场却越发收紧。鉴于当前经济形势,很多借款人无力还款。底特律市Lakeside Mall的业主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 Inc.(NYSE:GGP)就选择了违约。

要想延长贷款期限及再融资已经不那么容易,借款人都对放贷越来越谨慎。事实上,几大零售业巨头诸如Macy's Inc.(NYSE:M)和Nordstrom Inc.(NYSE:JWN)的前景已经越来越暗淡,这只会让借款人更加谨慎。此外,家喻户晓的Aeropostale Inc.(OTCMKTS: AROPQ)和Sports Authority Inc.已经申请破产。

旧式商场是当前工业前景暗淡和信贷市场收紧这种两难境地的最大输家。他们不像奢华商场那样卖高端产品。受物理条件限制,他们同样也无法招架电商带来的威胁,而电商是导致商场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相比网店,实体商场承担更多运营大型实体资产的费用。有意思的是,2015年的调查显示网购对商场的衰落影响较小。相反,美国店铺过多,也就是所谓的"过度零售",才是主因。

摆在无法进行债务再融资的旧式商场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他们可以选择放弃商场或者试着和借款人商量延长贷款期限。但是借款人可能并没有这份同情心给予贷款延期,因此,如General Growth这样的"死寂商场"业主们不得不另谋出路。截止2012年,General Growth精简所持股份,只保留其主要购物中心如夏威夷州檀香山的Ala Moana Center和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Fashion Show,将短期持股划分到一个独立公司并将业绩较弱的资产处理掉。

"旧式商场"这个称号越来越多地让人联想到"低端商场",他们的生存也变得步履维艰。很显然,高端商场就不会遭遇这种两难境地,这也显示出了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如今,市场越发两极分化。高端社区的奢华商场和购物中心一片繁荣景象,而中档商场却在衰落。经济不好的时候,奢侈品通常都是牺牲对象。但随着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能力再次恢复,奢侈品就会重回大众视野。近期研究显示如今人们拿到钱--在经济衰退过去数年后--会更愿意花掉而不是存起来。

哈佛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当今年轻人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大比例的千禧一代更喜欢"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事实上,年轻人已经摈弃了他们童年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态度和举措,那时候正好爆发了金融危机。年轻人尤其反感任何掩饰金融危机后果的花言巧语。

相比奢华商场的成功,贫穷社区的中档商场正在逐渐消失。据估计,未来十年内会有成百上千的商场关门歇业。主要依赖于百货店的商场如Macy's,JC Penney (NYSE:JCP)和Sears风险最大。市场预计百货店整体都将逐渐没落,自2006年至今已跌去20%。有趣的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不愿意放贷给困境中的中档商场却非常愿意给新型高端零售场所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当借贷成本越来越高且融资选择越来越少的时候,困境中的商场就不得不求助于华尔街金融公司。

这些困境中的商场业主们通常不得不放弃他们的资产,否则会引发巨额债务。这种债务有时候甚至会超过资产本身的价值,致使任何重建投资都变得不可能。如果一家商场的闲置率超过40%的话,那么这家商场就被称之为"死寂商场"。2015年,1200家美国商场中有80%的商场被认为是健康的并会继续繁荣下去。大规模拆迁的费用也是很昂贵的(需花费大概7500万美元并需耗时两到五年才能完成)。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可挽救正在消亡的商场,但波多黎各的案例给出了一些可行建议。尽管该岛屿深陷"公共债务"问题,但这里还是新开了很多商场。研究人员指出波多黎各的购物者们比官方数据统计更富有。这是因为这里生活成本低而且税收制度宽松,如此一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相比美国,这里的旅游业和不那么发达的零售业让商场业主们看到了希望。因为相比之下,波多黎各的零售业没那么饱和。最为重要的是零售业供应量较低。因为投资者认为这给商场发展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市场,他们看好自己的投资。